武汉全力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以金融力量助力支点建设_管棒材矫直机_国际利来官方_利来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光临国际利来官方!
国际利来官方
利来官方网站
    产品中心利来体育官方网址
    联系我们
  • 国际利来官方
  • 电话 : 0510-88587352
  • 手机 : 13812504826
  • 联系人 : 郁总
  • 传真:0510-88586938
  • 地址:无锡市锡甘路鸿声工业园
武汉全力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以金融力量助力支点建设
发布时间:2025-03-05 12:23:59   来源:国际利来官方
产品内容描述

  近年来,武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致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以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为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通过政策引领、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生态优化等多维发力,为科学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武汉在战略支点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武汉是全国最早探索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城市之一。2007年,武汉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地区;2012年,晋升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2015年,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1年,东湖高新区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2025年,正全力申创全国新一轮科创金融创新试验区。这一系列“国字号”试点与示范的落地,标志着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不断迈向新台阶。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工作有关部署,武汉市委金融办与武汉市科创局协同发力,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搭建覆盖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保险护航、上市培育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政策先行,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近年来,武汉市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若干支持政策》《科技金融工作站管理办法》《科技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在科技信贷与产品创新方面,市委金融办引导银行机构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科技型企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科研人才贷、中试贷等科技贷款产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投贷联动模式;武汉市科创局构建“2+X”特色信贷体系,推出“科保贷”“科担贷”两大政策性金融理财产品,联合银行机构定制41款创新科技金融理财产品,累计为科技公司发放贷款247.69亿元。截至2024年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709.11亿元,同比增长14.78%。

  股权投资与基金矩阵是另一大亮点。武汉出台《关于推进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建议》,推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武汉创新发展基金、1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推动成立46只科创互助基金,并对接5家国有大行AIC设立AIC股权互助基金,协议规模达650亿元。市委金融办、市科创局通过科技金融工作站等举办投融资对接活动1890场,帮助864家企业获得贷款38亿元,247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55亿元。

  科技保险创新为科创企业保驾护航。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发布全国首个科技保险业务标准指引,发布东湖科技保险试点险种产品库,首批入库产品52种,创新推出11个全国、全省科技保险创新首单产品。2024年科技保险承保企业374家,承保金额398亿元,为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筑牢安全网。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通过科技金融工作站、创业投资沙龙、科技金融早春行等活动,武汉搭建起企业与资本的常态化对接平台。2022年武汉市科创局启动的“科技创业投资沙龙”已举办60余期,路演项目超300个,促成多个项目落地,吸引社会资本超80亿元。市委金融办联合沪深北交易所打造“科创点金汇”品牌,举办上市培训活动85场,2024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及过审企业10家,推动科技公司加速对接资本市场。

  专营机构精准对接,服务进一步强化。目前,武汉市25家中资银行中20家设立科技金融专营部门,科技支行超50家,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同时,57家科技金融工作站与94家首贷服务站协同发力,为初创公司可以提供“首贷+续贷+增信”一站式服务。

  数字赋能是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高质量建设武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汉融通”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挖掘企业信用价值,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武汉正加速构建智能高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数据归集打通“信息孤岛”。截至2024年末,“汉融通”平台归集涉企信用数据19类57项,覆盖市场主体29.5万家。平台上线亿元。其中,“青创贷”专区发放贷款超40亿元,扶持企业5500家,带动创业就业超4万人。

  技术驱动提升服务效能。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等市属银行与“汉融通”平台合作共建信用信息加工实验室,推动联合建模与智能风控技术应用。2024年,平台与25家银行实现专线直连,上线股权投资政策兑现功能,全年促成融资3.32万笔、金额791.39亿元,服务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

  场景融合拓展应用边界。在数字化的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大会上,“中小微企业融资贴息数据集”等创新成果发布,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大健康、老字号等领域设立专属金融服务专区,精准匹配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2024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签约大健康项目16个,合计95.3亿元。

  协同发力共绘未来蓝图。未来,武汉将按照“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长期资金市场募资做培育”的思路,深化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市科创局计划扩大科技金融工作站覆盖范围,优化“2+X”科技金融政策性产品体系;市委金融办将推动设立更多科技专营机构,力争科技支行实现中资银行全覆盖,并加速建设武汉都市圈长期资金市场服务基地,推动股权直接融资与信贷间接均衡发展,努力构建“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从先行试点到全面突破,武汉正以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为目标,努力打造“股贷债保担”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包括引导基金、AIC、AMC、CVC、上市公司互助基金为主体,S基金为退出通道的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基金矩阵,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层次地融合。随着科学技术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武汉不仅为自身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以金融力量扛起国家战略支点的“龙头担当”,为科技自立自强与支点建设贡献“武汉力量”。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科技金融与科创企业比翼双飞。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金控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专注主业、立足本地、回归本源”为宗旨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发挥“全牌照+全链条+全生态”优势为科技公司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在锚定支点建设之路上奋勇争先。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于“生产力”。武汉金控集团挺膺担当时代使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精准性、适配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湖北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投入力度,为科创企业定制特色化融资租赁方案,实现医疗、造楼机、算力、新能源环卫车、矿山廊道运输、储能、计算机设备等直租业务投放。2024年,支持武汉区域算力、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专精特新企业6亿元,以“融资+融物”的方式,为科技创新企业购买所需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国通信托充分发挥信托功能优势,聚焦武汉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湖北省科投下属子公司武汉光谷生物基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增资8亿元,助力光谷生物医药园建设;向湖北省科投下属子公司光谷中心城投增资5亿元,助力光谷中心城建设。2024年国通信托“服务武汉”存量总规模305.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18%。

  华源证券发挥投行业务专长,积极助力科技企业推进融资及IPO辅导,推动地方科技企业的资本化进程,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规模扩张提供坚实保障。积极参与武汉“金银种子”企业调研等项目,累计走访调研本土企业80家,通过投行、投资和投研等全业务链协同联动,为科技创新公司可以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随着武汉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蓝图绘就、号角吹响,武汉金控集团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和工作作风,以“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构建产品矩阵,丰富资源供给,一张张规划图落地为一幅幅可见可得的新图景。

  武汉金控集团紧扣全面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金融+实业”双轮驱动,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江城基金自2024年8月组建以来,重点围绕构建全市“965”产业体系,聚焦半导体产业领域,持续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2024年,江城基金先后完成董事会等治理主体搭建,对接调研市投促等各类项目176个,建立超过30位涵盖法务、产融等领域专家库,与17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江城基金全口径完成投资21.81亿元,投出项目10个,项目覆盖核心零部件、先进制程SSD主控芯片、先进封装设备、混合键合设备等,行业细分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

  “汉融通”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丰富平台政策产品供给和功能服务场景,进一步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持续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汉融通”平台已接入20.9亿条本地公共数据、188张政务数据源表,覆盖全市234万个市场主体,平台累计访问量超3亿次,入驻市场主体29.52万户,撮合融资累计1152.08亿元,其中“青创贷&创业担保贷”线亿元。

  “汉融通”平台持续丰富平台政策产品供给和功能服务场景,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武汉融资租赁公司成功发行全省首单“二次许可”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ABS),发行额度累计1.8亿元,惠及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及省域高新技术企业9家,涉及知识产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39项,有效缓解本土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固定资产少、担保难、融资难等问题。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武汉金控集团紧扣全面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一篇展开的“科技金融”大文章里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动设立百亿规模科技基金、所投项目有111家成功挂牌上市、为全市近50%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这些是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投控集团”)以资本信用“双擎驱动”深度参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发展周期,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

  武汉投控集团作为市属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始终围绕我市“965”产业集群投资布局,充分发挥在科技投资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培育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同时加快推动以信用为核心的融资担保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多元融资支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全面助力我市全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武汉投控集团助力武汉本土企业黑芝麻智能港股上市,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

  武汉投控集团依托管理的武汉基金及权属企业武创投自有基金,积极搭建科创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巩固我市优势产业地位。

  积极打造科创基金集群,推动总规模100亿元武汉创新发展基金、100亿元武汉都市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金、15亿元湖北基石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重点科技基金落地。同时,抢抓AIC试点政策机遇,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三大国有银行达成合作,设立三支AIC基金,资金总规模达70亿元,共同打造“耐心资本”。

  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总规模29亿元的中国科学院成果转化母基金,截至2024年底,该基金已投子基金31只,总规模227.76亿元,子基金投资项目数量超700个,扶持了武汉本地驿天诺芯片封装测试等38个初创期项目。

  耐心培育中小企业,携手君联资本、英诺天使等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天使、创投基金58只,投资支持初创期、早中期科技型企业353个,最早一批项目投资时间已近10年,陪伴达梦数据、禾元生物等一批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

  全力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近年来,武汉投控集团所投项目共有111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黑芝麻智能在港股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填补了武汉市汽车产业上游高端汽车自动驾驶芯片的空白;达梦数据在上交所科技板正式发行,成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第一股,实现了共享存储集群等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零的突破。

  武汉投控集团以旗下市级政策性担保机构融担公司为载体,加快推动以信用为核心的担保模式,累计服务科技类企业3854户,担保规模达95.48亿元,其中服务全市专精特新企业1168户,覆盖率近50%。

  融担公司坚持“担早、担小、担硬科技”,根据不同阶段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创新产品供给,搭建矩阵式产品体系,成功推出“启航·育苗担”“护航·成长担”“领航·加速担”系列科技担保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2024年8月,融担公司全面上线智慧担保业务系统,开通线上签约、线上缴费、在线开票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担保服务,同时,积极推动银行信贷系统直连,拓宽企业融资入口,让担保提额“可视化”,审批流程“无感化”。目前,其担保业务线上处理规模已占整体业务超80%,解决企业融资慢的难点。

  下一步,武汉投控集团还将聚焦打造全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深度融合,加强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武汉节点的建设运营,打造汇聚创新成果和创新资源、融合创新活动和创新服务的线上科创超市,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创服务,促进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在武汉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汉口银行以“科技金融”为重要引擎,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深化政银企协同、精准对接科创需求,服务科技企业超9500家,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2800亿元,支持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2400家,汉口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幼苗,以生态共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汉口银行以“科技金融”为重要引擎,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幼苗,以生态共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往往伴随“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特点,汉口银行创新推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30余项金融产品,精准匹配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的融资需求。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科创幼苗扎根。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企业初创时面临,汉口银行迅速为其提供230万元工业厂房按揭贷款;2018年授信额度扩大至1000万元,并追加流动资金贷款支持。2025年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8年累计支持资金达3.275亿元。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赛维尔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专项产品护航,加速企业“拔节生长”。针对成长期企业,汉口银行推出“科创积分贷”“专利贷”等特色产品,以企业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为核心评估指标,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截至2024年末,该行服务初创及中小微科技企业近6000家,占全行科技企业客户的64%,表内贷款余额超110亿元,其中超2100户小微科技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

  链式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成熟期企业,汉口银行聚焦湖北优势产业和武汉“965”产业集群,加大金融供给,支持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突破了一批核心科技项目,服务超100家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科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的生态支撑。汉口银行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目标,联合政府、园区、投资机构等构建服务生态圈,推动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政银企联动,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汉口银行与武大科技园、光谷生物城等园区深度合作,落地“科担园区贷”。此外,汉口银行与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推出“鄂质贷”,至2025年1月末,投放超176笔,授信19.96亿元,投放信贷资金15.4亿元。

  人才与金融共振,引留高端创新力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汉口银行创新推出“人才贷”“武汉人才卡”等产品,成功落地首笔湖北“科技人才贷”业务,支持武汉科技创新大赛等,全面满足人才创新创业需求,不断激发人才企业的生长活力。

  未来,汉口银行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助力武汉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武汉本土金融主力军,武汉农村商业银行15年来聚焦科技金融创新,以“九专”服务体系破局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累计投放科创贷款1500亿元,服务企业超7000户,知识产权规模领跑全市。通过全生命周期产品链与“四链协同”生态构建,该行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成长,助力武汉加速迈向“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专注主业、立足本地、回归本源,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武汉农商行以“专营机构+特色支行+网点”织密服务网络,创新推出覆盖科创企业全流程的“九专”模式——从专营机构设立、专职团队组建,到专项信贷规模、专属审批流程,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坚持行业研究、授信政策、信贷投向、营销策略、资源配置“五策合一”,在提升业务人员信贷能力的基础上释放科技金融业务的生产力。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392.9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超7000户,其中知识产权规模突破22亿元,市场份额位居武汉第一。

  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知产”的核心痛点,该行率先突破传统融资框架,实现多项“湖北首单”:首单知识产权并购融资、首单知识产权ABS、首笔线上。生物医药企业禾元生物就是该行长期深耕科技金融领域,一路陪伴企业成长的生动实践,禾元生物初始创立时,企业虽然手持专利,但新药研发及临床周期长达十年、研发投入高、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需求大,融资难题迫在眉睫。武汉农商行看中了这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高成长性,根据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以专利权质押方式提供了两年期的1000万元贷款,解其资金燃眉之急。随后的12年间,武汉农商行为禾元生物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助力企业“稻米造血”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武汉农商行获评“光谷2024年度优秀科创金融合伙人”,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方法人银行。

  为匹配科创企业“研发—转化—上市”的全周期需求,武汉农商行推出20余款定制化产品,全国首创“科技信用贷款”,首创“瞪羚贷”“专精特新贷”“上市贷”等,弱化传统担保依赖,聚焦企业技术壁垒与成长潜力。

  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信用贷款余额128.3亿元,占全行科技贷款的32.7%;知识产权22亿元,市场份额在武汉市领先;该行先后获评“光谷2024年度优秀科创金融合伙人”,位居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质押权人首位。

  同时该行以“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四链协同为核心,搭建科创服务生态矩阵:与东湖高新区、武汉市科创局等深度合作,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联合券商、投资机构提供“债权+股权”综合服务,助推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华康医疗、逸飞激光、恒立钻具、长盈通等20余家“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对接88个科技园区及核心企业,打造“鑫云医管”“鑫知惠园”等特色品牌,深耕医疗、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细分领域;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工科院等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产研院、重点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创投机构及投资机构之间的紧密战略同盟,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效率。

  从破解“知产变资产”难题到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武汉农商行以系统性金融创新为笔,书写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武农商实践”。未来,该行将深化数字金融赋能,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武汉打造“全国科学技术创新高地”提供更强支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地方金融担当。